上海昌吉旋轉旋轉式粘度計的校準通常采用牛頓流體標準粘度液作為標準物質,但是由于溫度對標準粘度液的粘度影響較大,因此測量粘度時需要在恒溫容器中完成。
目前國家規定的標準粘度液均是在20℃下測定的,然而實際檢測中環境溫度往往無法達到此要求,從而干擾測量精度。因此,粘溫曲線的建立對于上海昌吉旋轉式粘度計的現場校準尤為必要。
任意位置處的剪切力都與剪切速率呈線性函數關系的流體被稱之為牛頓流體。水、酒精等大多數液體,潤滑油等低分子化合物,均屬于牛頓流體。何飛飛等針對牛頓流體建立了粘溫曲線。
其過程為:首先用兩種不同規格的標準油對旋轉式粘度計的轉子常數進行修正,確定轉子常數f為1.006;接著設定溫度梯度,從20℃到25℃每隔1℃恒溫1h,在30r/min的轉速下進行測量,得出不同溫度下兩種標準油的實測粘度值,結合修正后的轉子常數,轉換為粘度真值;最后以溫度與對應的粘度真值作為對象進行線性擬合,建立了以硅油為標準的粘度液的粘溫曲線:η=-9573T+733,相關系數為0.99,線性誤差僅為-0.57%。該方法能夠在20~25℃的溫度范圍內完成對旋轉式粘度計的現場校準。當然,通常情況下,粘度與溫度并不成線性關系。
旋轉式粘度計除了用于牛頓流體的測量外,目前也廣泛用于非牛頓流體的測量,如徐杭東等針對某公司的人造革Foam材料進行了測試,得到了其流變參數特性;Song等利用平行板粘度計和旋轉式粘度計對硼酸鉛、硅酸鉛鉀、硅酸鉛鉀鈉等玻璃材料的粘度進行了定量表征;Chevrel等在自然狀態下應用旋轉式粘度計對流動熔巖進行了粘度測試。然而,在測量非牛頓流體時,流場中的剪切速率、剪切應變的分布規律與牛頓流體不同,剪切速率與傳統轉速之比為非常數,測量時將產生一定的誤差。